你喜歡旅行嗎?喜歡大山大水的大自然行程,還是古老建築的文化行程?政治學相關理論的啟發,到處都在,即使是旅行中!我本身很喜歡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景點,老舊的建築總有一種歷盡滄桑的美感,身處其中總會有一種跟歷史交會難以置信的感覺,不敢相信某一個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裡,或是某一個歷史人物就曾經站在這裡。我們作為旅行的人,在盡情欣賞歷史建築的同時,可能沒有注意到要將一個深具歷史文化意義的場域轉化為觀光景點,其中有多少的價值衝突與兩難。一方面它需要龐大的經費還有非常專業的人力來維護修繕古老的建築,希望能吸引觀光人潮帶來經濟利益,但另一方面人潮的湧入對於古蹟的維護不見得是好事,而且為了應付觀光人潮就需要有相關產業的支撐,像是旅店與餐廳,但當地居民可能根本不擅長做觀光客的生意,甚至可能因此生活受到打擾。這背後有多少權力的衝突以及利益分配上的難題,今天我們要透過培田古民宅的個案研究,來談談這個複雜的問題。
特別來賓:湯京平,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特聘教授
您有聽過「資源詛咒」或是「石油詛咒」?擁有大量自然資源的國家,特別石油礦藏豐富的國家,有些怎麼反而好像被詛咒過,民眾過得不太好,或是政局亂糟糟。當然,也有看起來政局很穩定,國家領導人地位穩固,執政長達數十年,總統作到天長地久。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要更細緻的來談這個問題,看看那些石油礦藏豐富的國家,其政局穩不穩定,到底跟什麼事情有關?劇透一下,這與這個國家的石油是誰在管的有關,是國家自己管的?還是外國政府或外國有參與?還是根本就全部都歸外國管?這與那個石油國家的政局穩不穩定,很有關係...
特別來賓:李佳怡,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美國大選即將在今年(2024年)11月舉行,許多新聞媒體的報導,往往偏好刺激或腥羶的內容,像是川普怎麼罵人,或是賀錦麗的血統,反而很少看到政策上的討論。其實,雖然美國總統對於國家的政策走向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重要的政策還是需要國會議員的支持才能執行,例如美國憲法第一條就明文規定,國會有權管理美國和外國之間的貿易,所以美國政府跟其他國家簽署的貿易協定,最後都需要國會投票通過才能正式實施。很顯然的,美國作為一個國際上的超級強權,其國會議員對於國際貿易的投票態度,是會直接影響眾多跟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他們的經貿發展的。本集節目要透過一個學術研究,來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影響美國國會議員對於美國簽屬國際貿易協定的態度。我們要來思考,到底是黨派立場、意識形態、還是選區的經濟利益,才是真正影響這些政治人物的投票態度的主要因素。從這些討論裡面,我們也將看出所謂的「中國因素」到底會不會影響國會議員的投票行為。 關鍵詞:美國貿易政治、美國國會、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中美競爭、經濟外交
特別來賓:吳文欽,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在社群媒體發達的這個時代,視覺效果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更能抓住大眾的目光,引發快速而即時的關注。一張海報或是宣傳圖片,要如何在被讀者看到的那一霎那,就讓他們產生共感的情緒,是很重要的。只有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才有機會將這個圖片背後所隱含的訊息成功地傳達給讀者。通常,對立的政黨在進行政治宣傳的時候,他們所使用的途徑,大概不出以下兩種,一種是努力鞏固自己的基本支持者,希望他們繼續支持不要跑票,另一種則是賣力地吐槽打擊對立政黨的形象,希望能說服中間選民讓他們知道敵對政黨的想法有多荒謬。大家會不會很好奇,政黨在「鞏固基本盤」以及「打擊敵對政黨」這兩種政治宣傳途徑之間,在圖像策略、文字、還有顏色的使用上,有沒有什麼不同?例如在宣傳圖像上,是不是泛藍陣營都喜歡用藍色也比較古板,泛綠陣營都喜歡用綠色也比較活潑?他們的宣傳材料有哪些不同的特點?今天我們要透過2021年全國公投時期兩大陣營的政治宣傳圖像,進行大數據分析,來回答這些好玩的問題。
特別來賓:王銘宏,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林瓊珠,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此時此刻,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人民正在飽受戰火的摧殘,不論是從2022年2月開打到現在的俄烏戰爭,或是2023年10月開打至今的以哈戰爭都是。為什麼戰爭會爆發呢?難道決定戰爭的各國領導者,不知道戰爭對民眾造成多麼殘忍的影響嗎?決定開打的那一瞬間,啟動戰爭的人到底有沒有計算過利弊得失呢?有沒有理性地思考一下贏面大不大?會付出多少代價呢?如果一個國家知道自己很難贏這場戰爭,或甚至是會輸得精光,那他還會想要啟動戰爭嗎?如果一個國家知道自己會贏,但是卻會贏得家破人亡,那他還會想要啟動戰爭嗎?講得更白話一點,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早知道」,那是不是戰爭就比較不容易發生呢?這一集節目,我們要來談談「知道或不知道」對於啟動戰爭到底有沒有影響。
特別來賓:郭銘傑,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如果您有在關心股市,或是關注財經新聞,甚至只是打開電視聽個國際新聞,您一定會聽到人工智慧這四個字,而且絕對不只一次。風情萬種政治學節目在去年八月份,有一集特別針對人工智慧在公共領域的應用上所出現的非意圖歧視做了討論,今天這一集節目,我們要更進一步的去討論人工智慧倫理。到底人工智慧之所以被喻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他與工業發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技術到底有什麼不同,而這個不同所引發的倫理問題又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門在面對如此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技術,又該如何面對與管理他所帶來的倫理挑戰。
特別來賓:蕭乃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常聽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到底指的是什麼?幸運的時候,我們確實會看到台灣最美的風景,倒楣的時候,可能會看到台灣最醜的風景。但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會處處看到台灣社會中屬於人性溫暖的善意。然而,這就是公民社會嗎?公民社會沒有範圍,沒有具體意象,看不到摸不著卻能被感受到,公民社會到底是什麼?概念來自於何處?與民主國家的發展進程有何關係?更重要的是,這麼抽象的概念,如何用實證研究來描繪?今天的特別來賓要來告訴我們,他如何在眾多的文獻中,使用全文斷詞分析來了解公民社會,他也要告訴我們斷詞分析的優勢與局限,讓我們對於新興的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特別來賓:莊文忠,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本集節目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是討論台灣民眾在統獨議題上的感知兩極化,由此探究主觀感知與客觀事實之間存在的差異。其中所要探討的幾個問題分別是台灣民眾整體的統獨偏好樣態、國民黨或民進黨的支持者所展現出來的統獨偏好樣態、兩黨支持者對於對立政黨在統獨偏好上的感知,以及感知極化是否影響民眾的社會生活。 第二是針對今年二月退休的來賓黃老師所設計,本節目事先蒐集政治學界對於黃老師各種鄉野傳聞的疑問,在節目中大膽提問,挑戰黃老師的忍受能力,也讓您了解這位政治學界江湖傳言中,治學嚴謹當人無數血流成河不苟言笑不擅隱藏情緒卻喜歡Hello Kitty的學者的另一面………。
特別來賓:黃紀,政治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
不管您對於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那些細節熟不熟悉,但相信您一定不會認為美國與中國是好朋友,因為自從2018年起,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先生開始對中國開徵高額的關稅,再加上2019年起新冠疫情的緣故,讓兩個國家之間的敵對態度可以說是越來越惡化,這些在媒體的大肆報導之下,應該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有趣的是,美國跟中國之間這個貿易戰白熱化的過程當中,兩個大國總是要拉幫結派,希望壯大自己陣營在國際局勢中的地位還有權力,甚至有學者認為,國際局勢將出現所謂新冷戰的局面,意思是說,國際上會以美國、中國兩個國家為首,開始選邊站,形成兩大集團,也就是一種國際上的兩極化現象。問題是,我們也常在國際新聞上看到,跟美國友好的民主國家,像是法國、德國,還是跟中國在貿易上展現出友好的關係,例如去年2023年,法國總統馬克宏訪問了中國,回程受訪時還提到說,歐洲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堅持歐洲國家的戰略自主。或是德國經濟部長2022年在新加坡出席德國經濟亞太會議時提到說,「我知道美國有是會用更嚴厲的措辭,但那不是我們的做法。在沒有疑問的方面,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不成問題。但是在有問題的方面,我們必須比過去更謹慎」。這些說法好像在提醒我們,雖然他們是美國的好朋友,但他們「選邊站」態度,好像有點模糊,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到底要怎麼去解釋這個狀況呢?今天的節目,就要來比較有系統的分析一下這種國際關係上很詭異的現象。
特別來賓:林偉修,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這一集節目乍聽之下像是在聊名人八卦,但實際探究的是大使夫人的華人認同與性別意識。中國大使顧維鈞的夫人黃蕙蘭,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商千金,在成為中國大使夫人之前,是一位備受父執輩寵愛而且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印尼華人富商女兒。她在與顧維鈞結婚之後,雖然貴為中國大使夫人,也因此離開印尼,隨著先生在中國與世界各地居住,但面對大使先生的婚外情,甚至是在離婚之後,黃蕙蘭女士是如何繼續以元配的精神與身份在外交場合中展演中國元素,並且在戰亂中先後出版了兩本自傳,相當精采。本集節目要在看似八卦的敘事中,從黃蕙蘭的自傳,還有其他相關的文獻,抽絲剝繭分析這位大使夫人在她雍容華貴的外表之下,以及她在外交場域中的杯觥交錯之間,所呈現出來的中國認同。此外,黃蕙蘭女士被譽為是印尼女性運動先驅的啟發者,但在她在這戲劇性的人生波瀾裡面,其性別意識真的這麼具有啟發性嗎?這些都是今天我們在節目中想要探究的問題。
特別來賓:林平,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這個節目錄製的當下,剛好是全臺灣熱熱鬧鬧準備2024年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的期間,面對選舉的沸沸騰騰,以及候選人的行為動向,身為選民的我們常常無法了解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些決定,以及他們做決定的時候到底是怎麼計算利弊得失的。這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要談的是有關於候選人轉換政黨參選的問題,不論是脫黨競選成為無黨籍候選人,或是選前決定歸隊回到原來所屬的政黨,或者是從無黨籍轉換成依附某個政黨,甚至是在政黨與政黨之間轉換,不論是哪一種,選民對這些感覺上不太穩定的候選人的態度是如何呢?政治人物為了選舉而在政黨之間轉換穿梭,會不會造成我們國家民主系統的不穩定呢?這些問題,政治學者想要藉由歷史數據的分析,來告訴我們可能的答案。
特別來賓:Dafydd Fell,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與國際研究學系教授暨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Director, Center of Taiwan Studies)
不知您有沒有經歷過賄選很盛行的年代?我還記得很小的時候,當時雖然不太懂選舉是什麼,但在熱熱鬧鬧的選舉期間,總會聽到街坊鄰居大人們小聲盤算著發點小財。感覺上,選舉好像是大人的過年,有紅包可以拿。當然,賄選不但違法,也極度傷害一個國家的民主發展,所以很多賄選行為都會被檢舉進而進入司法程序。有趣的是,台灣社會中流傳著許多流言,隱含著賄選訴訟判決的不公,例如「法院是某某政黨開的」、或是「有錢判生,沒錢判死」、或是「當選過關,落選被關」、或是「一審重判、二審減半、三審不算」。可是,台灣的賄選訴訟判決真的不公嗎?實際的狀況跟一般大眾的印象是一樣的嗎?政治學者好奇心上身,要用嚴謹的學術研究來為我們解開這個謎團。
特別來賓:吳重禮,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自從2021年6月立陶宛宣布捐贈台灣2萬劑的疫苗之後,波羅的海三小國對我們而言開始變得比較不再那麼遙遠。我們逐漸地知道立陶宛的各種美食,例如巧克力,啤酒,還有旅遊達人會說,去立陶宛旅行很好玩。接著,在2021年11月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成立,而2023年10月初,又有新聞提到台灣與立陶宛要深化半導體合作,團結面對中國。但是,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其他兩國勒?他們面對強權的策略與立陶宛不同嗎?他們不走立陶宛這種「小國團結面對強權」的路線嗎?還是他們有,只是我們不知道呢?這一集的節目要來談談波羅的海三小國坎坷的歷史以及風土民情,特別是他們的外交性格、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及與台灣的關係。
特別來賓:辛翠玲,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十月十日特別來賓當然要邀請光輝老師 台灣的大學數量在過去三十年來大幅增加,民眾的學歷提升,有超過七成的年輕世代擁有大學以上的教育程度。教育常被認為是提升社會平等的一個路徑,所以我們大都會鼓勵孩子們接受教育,讀越多越好。當一個國家民眾的平均教育程度越高,照理說社會應該要越平等才對。今天的節目內容,要探討的是青年的家庭背景、就讀的大學屬性、以及其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從一個嚴謹的定群追蹤研究中,了解我國高等教育有沒有幫助提升台灣的政治平等。
特別來賓:陳光輝,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大家有沒有覺得,今天節目的標題特別有氣質呢?再孤單的島,也有我的熱鬧,這是怎樣孤單的島,又是怎樣的熱鬧呢?本集節目要透過政治學邊緣的文學紀事,來認識中華民國的邦交國,一個小小的,富有浪漫詩意的島嶼國家,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今天的介紹,絕對要跌破大家習慣性的學術眼鏡,我們要從一個文學作品來談今天的主題,也要透過特別來賓的介紹,讓您從一個文學的視角來了解我國外交領事人員的家庭成員,在駐外生活中的孤單、挑戰、與熱鬧。
特別來賓:杜昭瑩,「再孤單的島,也有我的熱鬧」專書作者
常使用網路或社交平台的我們,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昨天用古歌(google)搜尋引擎找一雙特定品牌的鞋子,今天使用google頁面時就充斥著它主動推薦的各種鞋子的照片,而且價位跟昨天找的那雙鞋不會相差太多。這是因為google已經學習到了,這個消費者應該只會對「這種價位」的東西感興趣。當你正在為此忿忿不平,認為google錯估了你的消費實力時,可曾想過這樣的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到公共領域會出現哪些問題?在這一集的節目中,讓我們聊聊人工智慧在公共政策領域應用上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這不僅是公共行政領域的問題,也不只是政治學領域的問題,而是所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者都應關心的議題。
代班主持人:魏楚陽,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代班特別來賓:李翠萍,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還記得小學寫作文時,只要寫到天空,一定會提到浪漫而富有詩意的雲。我們總是這樣寫著,雲的形狀變幻莫測,自由自在地飄浮在空中, 好像雲朵很自由,不受控制,而且高深莫測。但是在這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要顛覆大家對雲朵的想像,討論現代科技的進步,已經使得政府有能力馴服雲朵,操縱天氣,把雲朵視為一種水資源,好似空中水庫一樣。而這個水庫要不要供水,何時供水,就看政府想要用他來完成什麼任務以及政府之間的角力。本集節目就以中國為例,來談談這個有趣的雲水政治。
特別來賓:簡旭伸,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主任
每次聽到北極融冰的消息,腦海中就會浮現一幅北極熊站在薄冰上的靜謐畫面。其實,融冰之後的北極寧靜不再,由於各國看到了融冰之後出現的經濟利益與機會,例如相較於過去較易開採的礦產資源與逐漸暢通的北冰洋通道,所以原本寂靜的極地變得相當熱鬧。在過去,以北極理事會為首的北極治理,是以合作與共識為基礎,但是融冰以後,再加上俄烏戰爭,北極的治理模式已經出現了變化,不但北歐國家改變了他們的極地政策,北極也成為美、中、俄三國之間新的競技場。這一集的節目,由冷教授談冷冷北極的地緣政治,又冷又熱鬧,歡迎收聽。
特別來賓:冷則剛,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14年越南曾經出現大規模的反華運動,當時許多台商身受其害,為什麼越南會有排華運動呢?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排華運動就是一種來自於排斥中國的民族主義,但為什麼越南會醞釀出一種「反中」的民族主義呢?越南政府在面對這種反中的民族主義時,採取的又是怎麼樣的態度呢?具有心理邊界與排外本質的民族主義,往往容易成為國家或少數菁英動員排外或鞏固政權的工具。本集節目將從中國與越南的政治歷史脈絡,梳理越南反中的民族主義如何發展,以及越南政府如何處理社會中的反中情緒,以及其處理方式背後的動機。
特別來賓:王文岳,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太陽花學運裡賣力吶喊的年輕人令人記憶猶新,但研究卻顯示,青年人在參與政黨與投票上卻沒有相同的熱情。為什麼相較於非青年群體而言,青年人對投票與加入政黨較無興趣?這表示青年人比較沒有公民意識嗎?但走上街頭抗議的群眾裡不是有很多年輕人嗎?林瓊珠老師針對青年的公民意識、政黨評價、投票參與所進行的研究,將提供您這些問題的答案。(本集附歡樂NG小片段)
特別來賓:林瓊珠,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民主國家在選舉過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如果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沒有被選上,或是自己偏好的政黨選舉結果不如預期,甚至大敗,選民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可能影響他們對於國家民主制度運作的滿意度。選後所謂贏的一方與輸的一方,在民主滿意度上有什麼差異呢?立法院又在其中扮演什麼關鍵性的角色呢?立法院中的吵吵鬧鬧與激烈衝突,有沒有什麼正面的效果呢?這一集的節目,將提供有趣的研究結果。
來賓:王奕婷,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我極愛藍,你超愛綠」,這是政治兩極化的現象嗎?還是「你痛惡藍,我憎恨綠」,才是政治兩極化的現象?台灣的藍綠支持者,對其所屬政黨在情感上的認同、他們自己在統獨上的立場、以及他們對於敵對政黨之統獨傾向的認知,有沒有出現兩極化的現象?而這些與他們對於民主制度的感受與支持,又什麼關係呢?本集節目邀請的學者藉由民意調查資料分析,來回答這些問題。
來賓:蕭怡靖,國立政治大學 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
以同性之間的真愛做為支持同性婚姻的主要論述,能有效說服社會大眾支持同婚嗎?為什麼相信同性之間有真愛的民眾不見得會支持同婚?本集邀請魏楚陽老師從愛情、婚姻、家庭的關係提出一些解釋,並討論如何基於愛情發展出利於價值溝通的基本權利論述。
來賓:魏楚陽,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